Marin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成立于2016年9月1日
“为防灾减灾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活动提供科技服务”
“为培养海洋科技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方向/领域
海洋与气象大数据及其资料融合技术研究
海洋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风险评估及其气候变化应对技术研究
极端海洋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技术研究
团队负责人
徐建军,教授,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尺度气候变化、中尺度数值模拟与资料同化+,2016年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曾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研究教授(2011.9-2016.8),同时兼任美国资料同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或SCIE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课题“适用于气候变化综合评估的气候模式研究”和重点基金项目“基于改进的海气耦合模式探讨卫星资料同化对南海区域台风预报的影响”,负责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课题“遥感遥测资料同化技术研究”和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A类)“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子课题 “印度洋重点航线及港口的环境保障与预报技术研究”。
团队成员
何元,高级软件工程师
长期从事雷达数据模型、数据服务器和数据可视化工具的开发+在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拥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曾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和爱达荷大学获得大气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作为首席开发了集成数据查看器(IDV)系统。全权负责了Unidata中多种数据的CDM径向接口的开发工作。
张宇,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资料同化、集合预报等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研究
曹宁,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
涂石飞,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全球海洋与气候变化、热带气旋活动
张宇,讲师,博士研究生
平流层动力气候、极区气候环境学的研究
陈志强,讲师,博士研究生
数值模拟与资料同化,研发了基于气候系统耦合模式的海冰同化系统
成果展示
●基于改进的海气耦合模式探讨卫星资料同化对南海区域台风预报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直接经费共289万元(其中深圳研究院为合作申报单位,直接经费75万元)此项研究将为提高台风预报准确率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在研)。
●南海海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技术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经费100万元,本项目研究紧扣国家的“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经济发展计划,深入开展南海地区的台风等海洋气象灾害发生机理的研究,构建灾害风险评估综合系统,改善南海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力争取得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南海区域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服务(已结题)。
●粤港澳大湾区台风-风暴潮的致灾机理及其灾害预测与智能应对风险技术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面上项目),经费60万元,本研究的研究任务为:1.探究台风影响下的凤暴潮的发生发展规律;2.台风-风暴潮预报模式构建中风暴潮-漫滩模型的关键核心技术;3.智能灾害风险区划、评估及应急响应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结题中)。
科研项目
1.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从事牡蛎种质资源及其遗传改良研究;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从事牡蛎耐高温、速生品种创制;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从事砗磲繁育增养殖及其生态修复;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从事牡蛎礁建设及其修复效果评估;
5.广东贝类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从事牡蛎种质资源、良种创制及其推广;
6.广东生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从事牡蛎良种创制建立及其良种培育;
7.广东海洋牧场种业公关项目,从事贝类种质资源挖掘、良种创制及其牧场建设;
8.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从事三倍体牡蛎良种创制及其示范推广;
9.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从事砗磲新品系培育及其小规模示范;
10.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从事砗磲外套膜颜色形成机理研究。
代表性论文
1、[论文]《 Investigating the StormSurge and Flooding in Shenzhen City,China》/ Remote Sens.
2、[论文]《Recent Global Decrease in the Inner-core Rain Rate of Tropical Cyclones》/Nature Communications
3、 [论文]《Increase in tropical cyclone rain rate with translation speed》/ Nature Communications
4、[论文]《Detec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ropical cyclones in Southern China》/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