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 of Marine Pharmaceuticals
成立于2016年7月
“科技赋能海洋医药开发”
研究方向/领域
●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化学研究
●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和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发、靶点发现和机制研究
团队负责人
张翼,教授,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化学研究,博士生导师,海洋医药研发中心主任
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紧缺拔尖人才、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杰出学者”。2007 年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 年赴德国图宾根大学访学,2019 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Scripps 海洋研究所完成访问学者研究。长期从事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化学研究,聚焦海洋微生物及动植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10 余项,发表一作/通讯 SCI 论文 38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15 项,研究成果曾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药物学分会理事、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团队成员
●杨志友,副教授,博/硕士生导师,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博士
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和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发、靶点发现和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9 项,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1 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2 项。广东省食品学会药食同源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副主编,亚洲传统医药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等杂志客座编辑。
●周龙建,讲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博士
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湛江市海洋青年人才创新项目,湛江市科技专项等项目 4 项。目前以一作或者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作为共同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 5 项。现任《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学科专家及《Food & Medicine Homology》青年编委。
●千忠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海洋活性肽等活性物质及其活性机制研究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人才。已发表 SCI 论文 102 篇(H - index 37),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56 篇(他引:3200 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 12 项,编写英文学术专著二部,授权专利 10 项,担任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和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编委。
●刘亚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博士
天然药物化学与海洋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已在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RSC Advance、Marine Drugs、Planta Medica 等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其中一作 7 篇,通讯 1 篇),已授权发明专利 6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1 项、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 3 项。从事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主要包括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及活性筛选。目前已从内生真菌中分离获得近 30 个新结构的活性化合物。
●张永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海大-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机制及其海洋药物防治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重点关注功能脂质对神经免疫调节的作用和机制,在动物、细胞等体内、体外疾病模型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具有多年科研经历,已在 Frontiers in Cellular Neyuroscience,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Marine Drugs,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等神经药理和功能脂质等领域学术杂志发表论文近 20 篇。
成果展示:
- 技术成果/产业成果:
(1)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提取与神经健康产品开发及应用 + 神经健康相关的医药与功能食品 + 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创新率,支撑脑健康产品抢占千亿级市场。
(2)基于突起再生改善 AD 记忆功能保健产品开发及应用 + 轴突再生成分高通量筛选及记忆活性评价 + 填补突起再生类 AD 保健品技术空白,为临床转化提供核心支撑。
科研项目
(1)鲨鱼鳃部共附生真菌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从鲨鱼鳃部共生真菌中分离和鉴定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结合细胞模型评估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及作用机制,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候选分子。
(2)基于多靶点调控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功能的中药骨碎补抗阿尔茨海默病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研究骨碎补活性成分通过调控神经元存活与小胶质细胞抗炎功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网络,揭示其多靶点协同治疗 AD 的潜力。
(3)基于 UPLC - QTOF - MS 策略的两株红树杨叶肖槿来源真菌中含氮化合物的发现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高分辨质谱技术定向筛选红树林真菌中含氮次级代谢产物,并评价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探索其抗 AD 应用价值。
(4)脑健康相关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系统筛选海洋生物(如海绵、珊瑚等)中具有神经保护或促神经再生功能的活性分子,结合行为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其改善脑功能的潜力。
(5)多靶向多组学驱动的抗老年痴呆海洋活性物质关键技术攻关
整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海洋活性物质多靶点筛选平台,加速抗 AD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机制解析。
(6)海洋真菌天然产物 Asp G 通过线粒体自噬通路调控帕金森氏症的研究
阐明海洋真菌来源的 Asp G 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相关通路清除受损线粒体,从而缓解帕金森病(PD)神经元退变的分子机制。
(7)一株粤西海域珊瑚内生真菌中芳基丁内酯类化合物的多样性拓展和抗神经退行相关活性研究
通过合成生物学与化学衍生化拓展芳基丁内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筛选具有抑制α - 突触核蛋白聚集或抗氧化活性的候选分子。
(8)海洋天然产物丁内酯 - I 改善小鼠记忆认知障碍的肠道菌群机制研究
探讨丁内酯 - I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影响脑肠轴,进而改善 AD 模型小鼠认知障碍的调控机制。
(9)基于轴突再生和神经免疫炎症的知母皂苷元抗帕金森病的研究
聚焦中药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揭示其双重作用机制。
(10)基于脑 - 脾轴研究太子参环肽 B 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解析太子参环肽 B 通过调节脾脏免疫细胞释放抗炎因子,经脑 - 脾轴减轻 AD 脑内神经炎症及 Aβ沉积的免疫调控通路。
(11)南海糙海参 - 真菌共生体系来源抗老年痴呆海洋天然活性分子研究
从糙海参与共生真菌互作体系中分离结构新颖的活性分子,结合组学筛选其抗老年痴呆的作用靶点。
(12)基于单细胞核 snRNA - seq 技术研究运动与太子参环肽 B 通过调控神经再生和脑脾免疫协同改善记忆的作用
利用单细胞核转录组技术揭示运动与环肽 B 协同调控神经再生,并重塑脑脾免疫微环境促进记忆巩固的动态变化。
(13)基于 Bio - LCMS - GNPS 和“干 - 湿”结合策略发现海洋真菌抗老年痴呆先导化合物的研究
通过 GNPS 分子网络预测海洋真菌代谢物结构,结合 LCMS 活性追踪与虚拟筛选,高效锁定具有 Aβ聚集抑制或胆碱能调控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14)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多组学数据融合策略解析丁内酯 - I 改善记忆和认知的作用机制
整合宏基因组、转录组与代谢组数据构建丁内酯 - I 调控记忆相关通路的网络模型,阐明其多维度改善认知障碍的系统生物学机制。
论文/专利
[论文]
1 - 《Marine fungal metabolite butyrolactone I prevents cognitive deficits by relieving inflammation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mbalance on aluminum trichloride - injured zebrafish》/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 - 《The memory - improving effect of Hizikia forsiforme functional oil microcapsule (HFFOM) prepared by subcritical extraction and complex coacervational embedding》/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3 - 《Mechanism analysis of a novel angiotensin - i -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 from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microalgae for suppressing vascular injury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4 -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and antioxidants mining from marine fungi: bioassays, bioactivity coupled LC - MS/MS analyses and molecular networking》/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5 - 《Heterophyllin B, a cyclopeptide from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enhances cognitive function via neurite outgrowth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Phytotherapy Research
6 - 《Mining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 from an edible seaweed Pterocladiella capillacea by using in vitro bioassays, affinity ultrafiltration LC - MS/MS, metabolomics tools, and in silico prediction》/ Marine Drugs
7 -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olysaccharide mitigates Alzheimer's - like pathology via regulating the microbiota - gut - brain axis in 5 × FAD m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8 - 《Heterophyllin B, a cyclopeptide from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improves memory via immunomodulation and neurite regeneration in i.c.v.Aβ - induced mice》/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9 - 《Aspergillusidone G potentiates the anti - inflammatory effects of polaprezinc in LPS - induced BV2 microglia: A bioinformatic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Marine Drugs
10 - 《Screening for anti - Aβ aggregation activity of marine fungal natural products based on a gold nanoparticle method》/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专利]
1 - LU501597 + Applications of Butyrolactone - I in Preparing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Neuroinflammation and/or Memory and Cognitive Disorders
2 - ZL201911144533.6 + 一种海藻功能油及其应用
3 - ZL201610216541.7 + 一株海洋真菌哈茨木霉 DLEN2008005 的发酵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4 - ZL201611022533.5 + 一种海洋真菌爪曲霉溴代缩酚酸环醚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 - ZL 201810639532.8 + 一种缩酚酸环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6 - ZL 201710198241.5 + 一种海参酶解 - 醇提取组分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醇提取组分和应用
7 - ZL 201410036251.5 + 一株海洋壳青霉、其衍生的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8 - ZL201910808567.4 + 化合物 Aspergillusidone G 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9 - ZL 202111321825.X + 海洋真菌产的苯甲醛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炎用途
10 - ZL201910693077.4 + 太子参环肽 B 在改善记忆和/或防治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
荣誉奖项
(1)2023 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2015 年广东省扬帆计划紧缺人才荣誉称号
(3)2013 年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荣誉称号
企业/国际合作
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富山大学、深圳市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团队带头人张翼教授具有国际化的学术背景,先后赴德国图宾根大学 Stephanie Grond 教授课题组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William Gerwick 教授课题组开展访问研究,与两位国际知名学者保持长期科研协作,累计联合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特别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张教授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于 2016 年 11 月成功邀请 Grond 教授出席广东海洋大学主办的"大脑与免疫互作:行为应激、脑疾病及药物营养开发"国际论坛并作主旨报告。团队核心成员杨志友副教授依托日本富山大学留学期间与 Tohda Chihiro 教授建立的合作基础,通过互派研究人员等方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研发方向开展持续协作。
且与“深圳市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双方在科研项目申请,人才和技术交流方面进行广泛且深入的合作。
联系团队
邮箱:zhoulongjian@gdo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