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活动
​2020年广东珊瑚普查暨美丽大鹏珊瑚种植活动正式启动
7月4日,2020年广东珊瑚普查暨美丽大鹏珊瑚种植活动在深圳大鹏启动。活动由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大鹏新区潜水协会主办,中国珊瑚保护联盟、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指导。

启动仪式现场

今年启动仪式设有国际潜水小姐舞蹈展示、珊瑚普查活动及种植项目介绍、珊瑚种苗传递、海底花园进校园、普查队伍授旗等9个环节,传递保护蓝色家园的热情与决心,号召社会公众积极加入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队伍,助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本次活动创新形式,通过新浪微博、哔哩哔哩同步线上直播,通过线下线上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关注珊瑚普查和珊瑚种植,共同来守护我们的蔚蓝海洋!

珊瑚种苗传递仪式

为普查志愿者代表队伍授旗

珊瑚普查是由潜水员和海洋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全球性最大珊瑚礁监测计划。广东珊瑚普查自2007年启动至今,已经连续开展了14年,共有逾3000名志愿者参与。今年珊瑚普查将设置34个站点,并组织34支普查志愿队伍开展工作。据了解,今年该项活动新增珊瑚幼体补充量调查,统计小于5公分的“珊瑚宝宝”数量,反映珊瑚群落健康状况和恢复能力。水下调查工作将持续到11月,12月便会进行数据整理汇总,形成最终报告。

珊瑚普查活动介绍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最高的生态系统,所占面积不足0.2%,却为逾25%已知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大深研院常务副院长肖宝华介绍,中国南海海域拥有造礁石珊瑚400多种,深圳拥有其中68种,在深圳东部盐田、大鹏海域珊瑚群落面积超过3000亩。“珊瑚礁是深圳海域旗舰保护物种,是海洋生态基石,但它又十分脆弱,近数十年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退化严重,因此普查监测意义重大。”

海大深研院海洋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中国珊瑚保护联盟副秘书长廖宝林表示,广东珊瑚普查启动以来内容不断丰富,近年来还增加了海马保育、海洋微生物资源、近岸海域微塑料等调查内容,为广东摸清海洋家底,为政府部门更有针对性进行海洋环境保育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潜水员志愿者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将珊瑚幼苗固定在苗圃上

7月5日,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经验丰富的海洋科学家带领着潜水志愿者们在大鹿湾和鹅公湾开展珊瑚普查活动,并在大鹿湾海底种植1000株珊瑚种苗,帮助修复珊瑚礁生态环境。深圳市罗芳小学与海大深研院合作,认养了一座种植了200株珊瑚幼苗的生态礁盘,这家拥有全市首个海洋特色校园的小学又拥有了自己的“海底花园”。据了解,人工礁盘不是普通水泥块,而是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专利产品。外观像飞碟,直径1.6米的圆盘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白色陶瓷环,能够吸引珊瑚幼虫附着。“飞碟”上还有几个圆窗户,让鱼类躲避和捕食,珊瑚则种在礁盘上的网格里。通过人工投放珊瑚礁盘和种植珊瑚幼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石珊瑚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海大深研院目前已在深圳海域种植珊瑚5万多株。

深圳大鹏人工珊瑚礁经过三年成长,已逐步成为稳定的自然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