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才动态
公众号坚持不断更 只为让科学知识更普及

      在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有着这样一支科研团队,他们在承担繁重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坚持做好科普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天坚持发布文章,介绍鱼病防治知识、推广渔乐文化、翻译学术论文、发布国际资讯等。这支团队就是广东省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有技术人员1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方向带头人5名,团队其他人员10名。职称分布为正高级5人,副高级7人,中级3人,初级3人。学历分布为博士12人,硕士4人,本科2人。其中具有海外一年以上学习或工作经历者10人。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队伍。中心依托精准诊断、水产物联网、免疫学、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等互联网+现代生物技术,对水生动物的环境健康、机体健康、生物安全等进行评估,进而研发以生物疫苗、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新型绿色渔药为主的健康保护产品,建立基于环境健康-机体健康-微生物安全的健康评估模式和综合防控体系。中心目前获批专利39项,除了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外,还具备很强的产业服务水平。

      无论是在人才队伍、还是科研领域,中心都是中国业界的“实力担当”。中心科研人员做好水产领域研究不难,但是如何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水产养殖户、行业企业等能掌握的通俗易懂的技能,这是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710月,团队注册运营“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开设有“科普园地”、“学术视野”、“合作交流”三个板块。“科普园地”又包含“渔乐文化”、“辟谣专栏”、“鱼病知识”三大内容;“学术视野”则包含“论文解读”、“国际前沿”、“最新资讯”等内容。

      在“渔乐文化”方面,先后发起了“让锦鲤回家”、“让鱼文化更辉煌”等活动,并梳理唐诗、宋词中出现的关于鱼的经典传唱的句子,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鱼文化。

      在“辟谣专栏”,公众号主要针对水产行业出现的一些谣言,本着科学研究严谨的态度,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打假”、去伪存真,让谣言无处遁形,减少谣言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中心科研人员表示,人病了可以去医院,而鱼类病了则没有专业的医院可以医治。公众号上的“鱼病知识”相当于一个线上医院,养殖户在线问诊,中心科研人员则化身为鱼医生,在线给养殖户答疑释惑,帮鱼治病。真正服务于一线的养殖户,减少鱼病带来的损失。

      除此之外,中心科研人员还坚持翻译外国文献,及时发布国际、国内最新咨询等,让中国业内人士、特别是一线的水产养殖户能够看得懂专业论文、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真正让大家扩宽视野、把自己的企业和水产养殖做得更好。

      据统计,近三年来,公众号坚持每个工作日更新,累计发布各类消息1000多条,近5000名粉丝关注。由于在科普领域的贡献,中心负责人鲁义善更是被评为中国科协的首席传播专家。他表示,利用专业知识去服务社会,这是每个科研人员的职责,中心也将在科普的道路上更加努力,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