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要闻
我院受邀参加第二届广东休闲渔业博览会系列活动并获殊荣

  9月6日上午,为期三天的第37届广州金花地渔具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休闲渔业博览会在广州国际采购中心开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处副调研员邱悦华,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广东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会长金涛等领导以及来自广东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会员单位、科研机构、海钓俱乐部代表、钓具制造商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代表等约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受邀参加活动,并被授予“广东省‘爱我海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休闲海钓基地”等荣誉称号。



  据悉,活动由广东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与广州市金花地渔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此次博览会设有800个展位,约600家企业参展,国内外知名渔具品牌、海洋科技产品、相关休闲行业品牌和异业联盟品牌汇聚亮相。

  博览会同期举行了第二届广东省海洋牧场专家论坛,本届海洋牧场论坛会议以“修复海洋环境、促进休闲渔业”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主题阐述我省海洋牧场的发展方向、分享智能装备在海洋牧场的应用,从各个层面探讨我省海洋牧场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院常务副院长肖宝华受邀参加本次论坛,介绍了我院海洋牧场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分享了我院探索创建海洋牧场生态综合体方面的经验,并就未来如何将海洋牧场社会生态产品提升为社会公益产品、未来公益性海洋牧场将如何延伸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为促进我国海洋牧场高质量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肖宝华提出,建设海洋牧场要打造一个全生态链,包括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人工鱼礁、人工珊瑚礁、增殖放流)、生态产业(水上运动、水下体验、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生态宣教(科普展览、意识宣教、海洋文化、公益基金)、生态制度(海洋公园、生态补偿、保育管理、社企共户)、生态社区(转产转业、居民就业、主题社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生态文明循环。

  “目前,广东海洋牧场建设的主体仍然是政府。”肖宝华指出,如果要让整个行业得到大发展,就要创新发展模式,让社会大众、企业、金融、媒体、公益机构等参与进来。他举例,深圳大鹏新区的人工珊瑚修复示范区建设就是依靠前期政府搭台,吸收了沿岸酒店、旅游、社会组织等单位参与,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多元化的发展。


  此次参会进一步扩大了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在休闲渔业及海洋牧场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习了各地区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探索总结海洋牧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成熟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助推深圳市大鹏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的建设,促进我国休闲渔业产业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