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科普 > 科普知识
我有一亿个兄弟姐妹,如今只剩我一个

5月11日夜,深圳大鹏,海面上风平浪静。

这个夜晚,霜鹿角珊瑚像是感知到大自然的召唤一样,静静地在海底等待月亮升起的时刻。

晚上7点之后,鹿角珊瑚们集体喷发出体内蓄势待发的精卵,让带有浮力的精卵从海底出发,一路漂浮至海面,在月光下开始它们漂荡又稳定的一生。

这不是一场关于传奇的描述,而是大自然中一种浪漫而神秘的现象——珊瑚产卵


图|廖宝林摄



浪漫而神秘的水下婚庆盛典

在自然界里,动物的繁衍生息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质取胜(生态学称之为K对策),产出后代有限但存活率高,如高等动物人类;

还有一种是以量取胜(生态学称之为R对策),产出多个后代但存活率极低,如低等动物珊瑚。

在自然界残酷的竞争中,珊瑚要获得大批量的繁殖,水中集体排卵就是一种方案 。

图|廖宝林摄


所以说珊瑚产卵“浪漫”,是因为珊瑚会将精卵苞排出体外,让它们一个个像粉红色的小包裹带有浮力地漂浮到海面上,形成一种海底星光的视觉盛宴。

不同品种珊瑚的产卵时间会不尽相同,但是同一品种珊瑚的产卵时间都会集中在某一个时段,且大多是月圆之夜附近,就好像彼此约定好一样。

而所提到的“神秘”,是因为直到今天,科学界也没有关于珊瑚为何会选择在月圆之夜产卵的明确理论证明。

但公认的一种说法是:珊瑚能够靠着自己的光觉蛋白(蓝光受体),感知到月圆前后的潮汐引力。

潮汐引力大,则海浪的幅度越大,就越对珊瑚精卵苞的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珊瑚产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在珊瑚排卵后的两个小时以内,此时海平面相对平静,有利于精子和卵子互相配对;

二是在排卵后的两个小时之后,此时海平面的潮汐引力开始扩大,则有利于配对成功后的精卵扩散到其他海域,达到珊瑚繁殖后代的目的。

鹿角珊瑚|图来源于网络


浮浪幼虫的坎坷成长之路

通常情况下,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逐渐成为浮浪幼虫。

有幸配对成功又能躲过鱼儿追捕的配子,会在受精的两天后幼虫发育完整,成为浮浪幼虫

显微镜下的浮浪幼虫的成长阶段|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前面我们说到珊瑚会经历它漂荡又稳定的一生.

是因为处在浮浪幼虫阶段的珊瑚虫,需要随潮汐在海中漂泊,寻找合适自己的礁石或基质。

在顺利附着安家后,浮浪幼虫变态为珊瑚虫并开始稳定的生活。它会逐渐沉积碳酸钙骨骼并且摄取虫黄藻,同时进行无性繁殖和钙化作用。

生态环境好的话,它会在几年内繁衍出成熟的珊瑚群落。

成熟珊瑚部落|李然 摄

但并不是所有的浮浪幼虫都能成功地成为珊瑚虫。

以一颗珊瑚卵子的成长之路为例:

它在某个月圆之夜随同至少1亿个同伴从母体出发来到海洋世界。

在关键两个小时内,会有约99%的配子因未配对成功而成为海面蜉蝣或鱼类的美食,仅有幸运的10万个配子进一步配对成功形成受精卵;

随后部分配子会因鱼类捕杀和生存环境的因素而被淘汰,最终大约只有100个存活下来形成浮浪幼虫;

100个浮浪幼虫中,最终可能只长成一两株的珊瑚。

然而,在这一两株的珊瑚成长过程中,如果不幸地被一张废弃渔网被覆盖,那么这株母珊瑚之前的努力就化为乌有。



繁殖能力强,存活率却极低的珊瑚

对于许多珊瑚来说,虽然每年繁殖期只有一次,但每次的繁殖潜力都不低。

即便如此,珊瑚总量却依然在不断减少。

放眼全球,几乎所有的珊瑚品种都在面临着白化的危机。

珊瑚体内的虫黄藻给珊瑚带来五颜六色的色彩,而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海洋垃圾、渔业捕捉都会引起虫黄藻的离开,从而引起珊瑚白化、珊瑚虫死亡。

珊瑚白化|图片来源网络


与珊瑚虫和虫黄藻的共生关系不同的是,珊瑚和人类的关系是复杂的。

一方面,珊瑚可以为人类带来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油业资源,减少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等;

另一方面,人类对资源的过度获取和环境入侵又严重危害着珊瑚的生长;但与此同时,人类又是珊瑚繁育与保育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的珊瑚礁普查数据表明:

2018年,深圳东部海域8个相同站位活珊瑚平均覆盖率为34.13%,

而2019年,这8个站位的活珊瑚平均覆盖率为33.17%。深圳海域的珊瑚虽在不断适应变化的生态环境,

但仍有部分珊瑚在面对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侵害下压力重重。比如鹿角珊瑚,它比其他珊瑚更加脆弱,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更敏感。

珊瑚几千年来的自我繁殖和修复能力,已经在自然和人类的双重压力中面临危机。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如果对珊瑚礁的损害有增无减地持续下去,至2040年,全球一半的珊瑚礁将会消失。

人类对于珊瑚所面临的困境并非爱莫能助。

事实上,今天的我们已经能够对珊瑚的繁殖做一些必要的人工干预了。它需要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政府作为决策者,必须制定好政策、搭建好平台,让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个人都参与其中。政府部门科学地管海用海、加强环境治理,在珊瑚繁殖期间加强对海上渔业及旅游业执法管控,为珊瑚抚育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

而作为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普和研究方面的优势,加强对珊瑚生存环境的监控、不断改进珊瑚繁殖技术,加大对珊瑚礁的普查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科研成果、推广珊瑚繁殖技术。

社会公益组织作为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组织开展对珊瑚的科普与呵护、号召群众的群体参与。

涉海企业作为海洋生态的受益者,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入一定人财物参与海洋生态修复、保护珊瑚礁。

而作为个人,要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排污,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给珊瑚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

至少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相关组织和部门已经走在了保育珊瑚的路上。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团队从2015年开始,通过人工干预的无性繁殖,陆续在深圳大澳湾等地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种植珊瑚,近年来种植了五万珠珊瑚,对所属海域的生态和物种多样性起到维持平衡的作用。

心形扁脑珊瑚|图来源网络


海洋不应该只是蓝色的,

到了海底,它应该是五颜六色的。

参考文献

[1]Edwards A J . Reef Rehabilitation Manual[M]. The Coral Reef Targeted Research & Capacity Building for Management Program, 2010.

[2]Wilkinson C. Status Of Coral Reefs Of The World:2008.Townsville:Global Coral Reef Monitoring Network And Reef And Rainforest Research Center,2008